从马背上的摇篮到党旗下的课桌
《红耀海淀谱新篇:从马背上的摇篮到党旗下的课桌》
教育,这张海淀的“金名片”
是怎样炼成的?
海淀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?
海淀的学生在学校如何学习?
为拍摄《红耀海淀谱新篇》——教育篇
海淀区融媒体中心拍摄团队走进
北京市六一幼儿院
海淀区七一小学、北京市八一学校
触摸孩子成长脉搏
感知海淀教育理念
北京市六一幼儿院
“从延安宝塔山到北京玉泉山”
进入北京市六一幼儿院
首先映入眼帘的雕塑
述说着它的光荣历史
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前身是
建立于1945年6月1日的延安第二保育院
解决出征上前线部分干部的幼小子女
以及烈士遗孤的抚育问题
1946年11月,延安第二保育院奉命转移,一直到全国解放,全院经历了四次长途转移,历史两年十个月。在北京市六一幼儿院校史馆里,我们还能感受到当年惊心动魄的一幕幕。
“大人在,孩子在,大人不在,孩子也要在”
这是当年六一幼儿院喊出的口号
他们是用生命践行使命
新时代的六一人坚持延安保育院时期“为革命培养接班人”的目标,通过“摇篮课程”,努力培养“脸上有笑、心中有爱、行动有力的小主人”。这种爱,四季循环、永不中断。“延安精神”近在咫尺,触手可及。
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
“培养具有海洋情怀
和国际视野的美丽少年”
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始建于1954年
最初为海军干部子弟学校
在这所以党的生日命名的学校
这种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
也使她从创建之初
就被深深地烙上“红色印记”
听党指挥,为党育人,是七一小学行动的坐标。在这里,海军家长、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上以“海洋、海韵、海娃”为主题的“三海”课程,家校共育,齐心协力画好教育同心圆。从小知海洋、爱海洋、护海洋的教学理念,始终护航七一小学最初的海洋强国梦。
以“具有海洋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美丽少年”
为目标培养出的小海娃们
成为新中国一届届最可靠的革命接班人
北京市八一学校
“金色的曙光照遍祖国大地
硝烟里升起了我们的校旗”
2016年9月9日
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自己的母校
——北京市八一学校
走进科普实验室
同正在研制科普小卫星的
老师和学生们交流
叮嘱同学们小卫星发射时要记得告诉他
北京市八一学校学生设计研制的小卫星
是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
于2016年12月28日
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
发射升空、准确入轨
发回信标信号
作为新时代的科技青年
和中关村精神的传承者
八一学校的“小科学家们”
从未停歇追寻航天梦的脚步
“金色的曙光照遍祖国大地,硝烟里升起了我们的校旗。”在始创于1947年的八一学校,孩子们接受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,还有从炮火中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。
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
拥有70多年校史的八一学校
创新与传承延续并存
航模、无线电、天文观星等
110多门校本选修课全面铺开
管乐、舞蹈、机器人等
四十多个学生社团蓬勃开展
《红耀海淀谱新篇》专题片
从9月26日—9月30日
在海淀有线电视《海淀新闻》栏目后播出,
每日一集。
序号 | 播出时间 | 播发内容 |
1 | 9月26日 | 《一片香山红 点染新中国》 |
2 | 9月27日 | 《中关村里党旗飘 科技筑梦新征程》 |
3 | 9月28日 | 《从马背上的摇篮到党旗下的课桌》 |
4 | 9月29日 | 《党建推动海淀速度 科学城北区“悦”起来》 |
5 | 9月30日 | 《海淀人舞动奥运情 双奥城见证强国梦》 |
您还可在以下平台观看:
海淀网、掌上海淀客户端、“北京海淀”“海淀融媒”人民号、北京海淀”“海淀融媒”央视频、“北京海淀”北京号、“北京海淀”时间号、“北京海淀”“海淀融媒”微信、“海淀抖一抖”“海淀融媒”抖音号、“海淀第一手””海淀融媒”快手号、“海淀新闻”“海淀融媒”微博、“北京海淀”“海淀融媒”头条号、“北京海淀”百家号
出品人:佟志伟
总监制:张庆洁 卫东 张东旭
导 演:刘仁
统 筹:刘文婷 王晓磊 王洁 杨凯博
文 案:倪洪虎 王洁 刘仁 韩金廷
编 导:韩金廷
主持人:贺佳
摄 像:鲁特 张译诚 周逸飞
剪 辑:刘仁 韩金廷
包 装:闫春蕊
编 辑:韩金廷
推荐 · 阅读